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0年第31期 > 正文
编号:12014450
82例阴式子宫切除临床观察与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0年11月5日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(570KB,1页)。

     [摘要] 目的: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效果。方法:以本院2009年1~12月行阴式子宫切除患者82例为研究组,同期经腹子宫切除患者64例为对照组,比较两组手术时间、术中出血、下床活动、肛管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。结果: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(65.42±15.36) min,术中出血(122.51±38.74) ml,术后(23.32±3.27) h可下床活动、(21.47±3.50) h可肛管排气,平均住院(4.58±1.36) d,均显著少于对照组(P<0.01)。结论:阴式子宫切除创伤小、手术时间短、术中出血少、术后恢复快,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。

    [关键词] 子宫切除术;阴道;观察

    [中图分类号] R713.4+2[文献标识码]C [文章编号]1674-4721(2010)11(a)-177-01

    现将本院2009年1~12月行阴式子宫切除患者82例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,旨在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效果,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本组82例,年龄33~62岁,平均44.52岁,其中子宫肌瘤41例,子宫腺肌病22例,重度子宫脱垂14例,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例;以同期行经腹子宫切除患者64例为对照组。两组在年龄、病情、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。

    1.2 手术方法

    1.2.1 麻醉所有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联合腰麻,术中行生命体征监护。

    1.2.2 术式 研究组:患者取截石位,常规消毒,铺无菌巾,沿阴道穹隆电凝、环切阴道壁,钝性分离膀胱、宫颈间隙,上推膀胱,剪开膀胱、子宫腹膜反折,并分离宫颈、直肠间隙,剪开子宫、直肠腹膜反折进入盆腔。切断双侧子宫骶韧带、主韧带、子宫血管、宫旁组织、圆韧带、输卵管峡部及卵巢固有韧带,以7号丝线缝扎残端,取出子宫。对于大子宫者,术中采用子宫肌瘤挖出、子宫对半切开及子宫楔形分碎术等缩小体积的方法。用1-0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缝合盆腔腹膜及阴道残端。术后应用抗生素4~5 d,预防感染。对照组:作脐下切口逐层进入腹腔,提起子宫,切断圆韧带及卵巢固有韧带或骨盆漏斗韧带,打开膀胱反折腹膜,向下推开膀胱,分离宫旁结缔组织,暴露子宫动静脉,于宫颈峡部钳夹并切断双重缝扎,然后靠近宫颈钳夹主韧带切断并缝扎,对侧同样处理,最后切下子宫,连续锁边缝合阴道壁,间断缝合后腹膜,逐层关腹。

    1.3 观察指标

    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、术中出血、下床活动、肛管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。

    1.4 统计学分析

    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,以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(65.42±15.36) min,术中出血(122.51±38.74) ml,术后(23.32±3.27) h可下床活动、(21.47±3.50) h可肛管排气,平均住院(4.58±1.36) d,均显著少于对照组(P<0.01),见表1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治疗方法,其广泛适用于子宫肌瘤、子宫腺肌瘤、子宫脱垂等妇科疾病。传统的经腹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创伤较大,尤其是术中牵拉,容易造成术后肠粘连、梗阻,且瘢痕较大,影响美观。近年来,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,阴式子宫切除得以广泛应用并受到妇科患者的青睐,其具有不开腹,对腹腔干扰小、创伤少、恢复快、腹部无瘢痕等显著优点。但由于阴式子宫切除术野窄、操作空间小,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,对施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。因此,选择恰当的适应证病例,术前做详尽的手术方案和术中精细操作是阴式子宫成功切除的关键[1]。

    本组82例行阴式子宫切除,平均手术时间为(65.42±15.36) min,术中出血(122.51±38.74) ml,术后(23.32±3.27) h可下床活动、(21.47±3.50) h可肛管排气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570KB,1页)